更新日期:2009/11/05 04:09

記者邱紹雯/北縣報導

 

入秋以來,有中醫師發現,因體虛手腳無力上門求診的患者增加,據患者主訴,是在吃多了毛蟹和柑橘後,隨即掛病號;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田莒昌表示,毛蟹與柑橘皆屬寒性食物,虛寒體質者一併食用較傷元氣,特別容易「軟腳」。

 

入秋為毛蟹和柑橘盛產季節,過往農民曆上,即有兩者共食會相剋中毒的說法,但也曾有醫師表示,並無醫學根據。

 

田莒昌解釋,所謂的「相剋中毒」指的是容易全身虛弱、手腳無力等「軟腳」症狀,因為毛蟹和柑橘皆屬寒性食物,共食會增加寒性,特別對本身怕冷、冬天容易手腳冰冷等虛寒體質的人而言,吃多了不僅傷身體,也耗元氣,因而不建議過量食用或共食。

 

田莒昌也說,食物各有其寒熱特性,可彼此相剋,亦能相輔相成﹔哪些食物會造成什麼反應並非絕對,也會因個人體質出現差異。

B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9/11/03 11:39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您愛吃甜食、精煉米或加工肉製品嗎?小心越吃越憂鬱!英國倫敦大學(UCL)研究顯示,愛吃精緻加工食品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不吃的人高出58%。雖然研究人員尚未弄清楚為何某些食物會引發心理憂鬱,但至少以此為起點,深入探討飲食與心理疾病的關係。

 

研究人員針對3486位中年公務員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其中女性佔26.2%,平均年齡55.6歲。他們的飲食習慣可分為兩類,一類大多選擇天然健康食品,包含大量的蔬果、魚肉,另一類則偏愛加工過的肉類、甜食、精煉米、高脂產品等。

 

研究人員也調查受試者五年後,接受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的結果,他們發現最常吃天然食品的人,比起幾乎不吃的人,罹患憂鬱症機率減少26%;而飲食中大多選擇精緻加工食品的人,比起不吃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增加58%。

 

為何有些食物會引發心理憂鬱?科學家目前尚未找出關鍵原因,不過他們推測,不良飲食習慣有可能先誘發生理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進而造成心理疾病,但仍需更多研究,才可證實此項說法。

 

這篇名為「中年人飲食模式與憂鬱症狀」的研究報告,由倫敦大學的辛瑪諾克斯博士、費利珍博士、麥可‧馬摩博士等人共同合作而成,文章刊登於11月的《英國精神病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B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更新日期:2009/11/04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秋天是菱角的產季,最近街上隨處可見載著整車菱角、花生兜售的攤販。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昨天提醒,菱角屬澱粉類,患有糖尿病慢性病的老人家宜注意攝取,以免血糖飆。至於花生屬油脂類,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宜斟酌攝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兼組長李青蓉昨(三)日指出,菱角是澱粉類,跟米飯一樣算好消化的,但因有熱量,七顆菱角就等於四分之一碗飯的熱量,提醒患有糖尿病,需控制血糖的老人家或正在做體重控制的民眾,注意攝取,以免造成血糖飆或體重增加。

 

除此,營養師李青蓉指出,花生屬油脂類,約五顆花生米就等於一茶匙的油,代表民眾只要嘴饞吃掉五顆花生米,就攝取了一天所建議用油量的六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呼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肥胖民眾,注意攝取。

 

且營養師李青蓉說,不只花生,只要是堅果類,就有油脂,呼籲民眾攝取花生這類堅果食物,宜控制其他用油攝取,如炒菜油要少。除此。營養師李青蓉說,有民眾誤以為吃水煮花生就沒關係,但她強調,水煮花生只是比油炸花生的油脂量少一點,但仍有油脂。

B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9/11/04 04:09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自己的血液竟是慢性蕁麻疹的根源!署立雙和醫院利用慢性蕁麻疹患者自體的血液,進行「減敏療法」,結果發現,8成患者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甚至一名楊小姐因此改善長年失眠問題,以往一週發作3次,現在是一季不到3次。

 

楊小姐說,以往每到季節交替、下雨前,就會雙腳大面積紅腫,常常癢到無法入眠,恨不得把腳剁掉,儘管試過泡冷水、擦酒、草藥等各種方法,還是得天天吃藥止癢,一停藥就會發作;直到接受「自體全血注射」治療,現在就算偶爾局部發作,頻率也大幅降低,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

 

署立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德朋說,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為期6週以上就是慢性蕁麻疹,只有少數慢性蕁麻疹病患可以找到過敏原因,其中有將近6成過敏的原因存在自己的血液中。

 

自體血清注射試驗陽性 效果較佳

B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更新日期:2009/10/09 14:35

接連有名人因為心肌梗塞過世。醫師解釋,心肌梗塞就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被血塊堵住了,心臟肌肉缺氧。而三高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 、肥胖、抽煙、個性急躁,都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陳映竹報導)

 

夏秋交替,天氣忽冷忽熱,正是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啟泰說,這幾天,新聞傳出不少心肌梗塞死亡病例,他相信這些人平日都沒有好好照顧身體。

 

郭啟泰表示,心肌梗塞是日積月累,抽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缺乏運動、飲食不良、肥胖、酗酒與糖尿病都是危險因子,種種因素交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使冠狀動脈阻塞,「冠狀動脈輸送血液,心臟肌肉失去氧氣供應。心室肌肉缺氧就會心律不整,如果心跳飆高到一分鐘250下,幾秒鐘病人就會倒下死亡。」

 

郭啟泰說,心肌梗塞隨著年齡增高,發生比率會不斷的增加,男性4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就有可能發生了。現在醫藥發達,不能避免年齡老化,但平日只要注意多運動、控制飲食,就能進而預防。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

http://smilebingo.pixnet.net/blog/post/25372654

http://smilebingo.pixnet.net/blog/post/25490842

B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9/10/09 15:31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人口老化的衝擊下,各國無不計劃著如何因應高齡社會,而老化速度世界第一的台灣對此議題更是刻不容緩。老人失智症是一種發生於老人(65歲以上者)之退化性疾病,其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亦即在老人之發生率大約為1至2%,隨著年齡增加,其發生率每5年增加1倍;目前老人人口中約有3至5%為失智症患者,因此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國內失智人口已突破16萬人,至民國145年,失智人口將超過62萬人,即平均每年逾萬人速度成長。

失智症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記憶問題,其他症狀包括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如何穿衣服、吃飯或如何洗澡、意識混亂、人格改變、冷漠及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於有合併其他精神行為問題,包括憂鬱症、攻擊行為、懷疑東西被偷、妄想配偶外遇、被害妄想、視幻覺、聽幻覺、日夜顛倒、藏匿金錢或是各種東西。這些症狀是患者與照顧者之主要壓力來源,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並且會加速智能退化、增加住入安養中心之可能、增加家屬虐待失智老人之可能、破壞照顧者、家屬與失智症患者之關係與感情,以及造成家庭糾紛,並增加社會對此疾病之醫療支出。

在國外已有許多失智症中心或阿茲海默氏研究中心,專門針對失智症病友做一全盤性的完整照護。從診斷、藥物治療、新藥試驗、物理、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到居家、社區之看護與探訪,甚至病友會之聯誼與家屬支持團體之運作,都由中心提供整合與協助,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失智症病患及家屬之照顧能力、減緩病程之進展,降低死亡率及延長壽命。

繼長庚養生文化村後,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已正式開幕,統合醫療、護理、心理、衛教、社工及職能治療之跨領域醫療團隊,引領台灣失智症醫療邁向新紀元。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創設之初,以門診個案為對象。中心醫療團隊包括神經內科與精神科專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個案管理師、社工師、衛教師及護理師,其提供之服務包括衛教服務、職能治療、瑞智健診、輕度失智症訓練課程、健腦保智訓練課程及失智症照顧者照護技巧訓練班。所提供之醫療服務目的讓失智症患者減緩病情惡化並維持基本生活照護,也讓長期照顧病患的家屬也能在身心靈方面獲得支持與關懷,以達成「照顧者好,病患才會好」的理念。

http://smilebingo.pixnet.net/blog/category/1463498

http://smilebingo.pixnet.net/blog/post/25490842


B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